0%

校史研究

一大早醒来无意中翻到了学校校友网上龚剑锋老师考证的校史,顺便理了一下。这个几乎也是浙江教师教育的一个缩影,如果要写一个浙江教师教育史,这个脉络肯定需要参考的。根据龚老师的考证,浙江师范大学的历史线索如下:

全浙师范学堂(1906)-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08)-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2)-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浙江省立第一中学(1923)-浙江省立高级中学(1929)-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1931)-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1938,丽水)-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1939,丽水)-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1945)-浙江省杭州师范学校(1951)-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杭州师范学院(1958)-浙江师范学院(1962,1965年迁金华)-浙江师范大学(1985)。

顺便也理了一下浙江高等教育史上的两个浙江师范学院与两个杭州师范学院:

浙江师范学院(1952-1958),1958年并入杭州大学;

浙江师范学院(1962-1985),1985年升格为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1958-1962),1962年改名为浙江师范学院,后为浙江师范大学;

杭州师范学院(1978-2007),2007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大学。

怕网站有问题,把校友网(https://xy.zjnu.edu.cn/xyh/zjnu_xyh/cnt/detail.jsp?id=722&ele=detail&_refluxos=a10 )的全文摘录如下:

校史是学校精神的母体,更是学校成长的灵魂。挖掘校史资源是推进文化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爱校荣校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文化工程。一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只将源头追溯至创建于1956年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并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省第一所白手起家的学校。然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硕导龚剑锋先生历时数载,通过稽查考实,调查采访,认为浙江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建的全浙师范学堂,由此写就本文,以供探讨。

一、百年风雨兼程 名士各领风骚

晚清时局内忧外患,河山黯淡,甲午败后,举国尤为惊触。鼎新革故、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其中教育革新成为当时的潮流。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次年又在全国推行《奏定学堂章程》。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最终下诏废止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取士,定近代教育之格制。

依湾傍海之浙江,处于欧风美雨登陆的海岸潮头,吴越风骨浸润下的先知先觉者为教育之经国大业,以启蒙民智、铸造新民为志,摩顶放踵,孜孜而求,一引时代之风气。清廷教育章程甫下,人心思变。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浙江巡抚张曾敭(同“扬”,校网原文乱码)奏请清廷创建以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为目的的全浙师范学堂。当年即获清政府正式批准建校,校址位于废科举前用于举人考试的浙江贡院。1907年4月邵章任首任监督(即校长),经亨颐任监学(教务长)。7月发布开校公告。10月喻长霖任第二任监督,开始招考学生,招收了优级师范生200名、初级师范生300名、体育专科生100名。1908年春,堪称大清一流的新校舍全部建成,建筑格局参照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园面积约140亩。5月14日(农历四月十五日),学堂正式开学,成为当时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新式高等学堂和全省师范教育的中心,时由王廷扬任监督。因学堂由优级师范部(即大学)和初级师范部(即中专)组成,校名改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09年夏,沈钧儒任监督。

民国元年(1912年),应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将学堂改为学校的要求,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经亨颐任校长。

1
2
3
4
5
6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校校歌**

功如忠肃,学似文成,自古明贤数浙人。
山川钟毓,代有奇英,六百同堂步后尘。
文章惊海内,科学究专门,新旧中西一贯行。
今日为多士,他年铸国民,教育前途定有声。

1913年,教育部要求各省停办大学性质的优级师范,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优级师范部普通科的部分师生并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并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从大学变成了中专。经亨颐校长手书“恕诚慎勤”校训。校歌由夏丏(音miǎn,校网原文乱码)尊作词、李叔同作曲。1919年“一师”成为五四运动的中心之一。1921年7月马叙伦任校长。1922年7月何炳松任校长。

1
2
3
4
5
6
7
8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

人人人,代谢靡尽,先后觉新民。
可能可能,陶冶精神,道德润心身。
吾侪同学,负斯重任,相勉又相亲。
五载光阴,学与俱进,磐固吾根本。
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
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1923年,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学校实行中学、师范合校制,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合校,两校合称浙江省立第一中学,设中学部和师范部。仍由何炳松任校长。

1927年试行大学区制,由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校长蒋梦麟兼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1929年,浙江省立第一中学高中、初中分办,高中部分改称浙江省立高级中学,设普通科、商科、师范科。仍由蒋梦麟兼任校长。

1931年,浙江省议会通过方案,决定在杭州孔庙筹办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师范科(即原一师)的师生并入。9月14日开学,设三年制普通师范科、三年制幼稚师范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前身)、一年制县师师资科。以“以身作则,为民前锋”为校训。1935年位于南山路柳浪闻莺的堪称全国一流的新校舍(今中国美术学院校舍)建成。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内迁建德、丽水等地。

1938年上半年浙江省教育厅将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等其他中学在丽水合并成立了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分设初中、高中、师范部。

1939年7月,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三部分独立,师范部改称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师范学校,校址仍在丽水。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杭州,并恢复原校名――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1
2
3
4
5
6
7
**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校歌**

以身作则,为民前锋,共肩重任莫轻!
事在人为,学无止境,革新教育求深造!
知耻斯有勇,诚朴复耐劳,
好作师表精神振起从今朝!
愿我侪一心一德,相期毋负,同上光明道!

1951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将学校划归杭州市人民政府领导,将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更名为浙江省杭州师范学校。

1953年9月,根据浙江省培养幼儿教师的迫切需求,将杭州师范学校的幼稚师范科划出,成立单独建制的浙江省杭州幼儿师范学校(2001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

1956年,浙江省在杭州师范学校校园内(西湖柳浪闻莺南山路98号)重办高等师范。4月16日,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专科学校于此诞生。杭州师范专科学校面向华东专区招生。暑假期间,杭州师范学校搬迁到文二街新校舍。10月3日,杭州师范专科学校隆重举行开学典礼。

1957年2月,浙江省委决定将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搬迁到位于全浙师范学堂原址附近的体育场路浙江师范学院 (杭州大学前身)分部的校舍,即今浙江日报社和浙江大学御跸教工宿舍。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今中国美术学院)从西湖孤山罗苑迁入南山路98号杭州师范学校原校园。

1958年10月,浙江省委将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收归省管,招收本科生。

1958年,杭州市政府为弥补初中师资培养的空缺,将杭州师范学校戴帽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实行一个学校两块牌子。1959年,杭州师范学校和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又分别建制。1960年,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

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升格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

百年校史中,名师荟萃,名士辈出,如著名文学家鲁迅、朱自清、柔石、许寿裳、叶圣陶、刘大白、冯雪峰、曹聚仁、夏丏尊、俞平伯、潘漠华、魏金枝、汪静之,著名史学家何炳松、朱希祖、孙正容,著名政治家沈钧儒、马叙伦、陈望道、施存统、宣中华、俞秀松、汪寿华、梁柏台、许宝驹,著名音乐家李叔同、刘质平、吴梦非,著名美术家潘天寿、丰子恺、沈尹默、张宗祥、姜丹书、沈本千、孙多慈、郑仁山,著名教育家经亨颐、蒋梦麟、郑晓沧、杨贤江、钱家治、俞子夷,著名心理学家章颐年,著名体育专家舒鸿,著名数学家陈建功,著名生物学家江希明、陈兼善等等。

二、学脉相承如此 血脉相连易见

浙江师范大学与全浙师范学堂、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学校等 (各阶段名称,其实同一学校)一脉相承,浙江师范大学实际继承了全浙师范学堂的学脉、法统,血脉关系显而易见。

(一)1958年由杭州师范学校戴帽而成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于1960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学院。1958年4月,浙江省委批准杭州市于1956年办的高等师范院校――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改招本科生,并于当年10月正式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今浙江师范大学),收归省管。杭州市委为了弥补培养初中师资的空缺,决定另建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新建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由当时的杭州师范学校戴帽而成,校址在文二街杭州师范学校校园内。当年7月25日,杭州市委任命杭州教育局党委书记黄少希兼校长。9月14日举行开学典礼。设文史、数理两科,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2年。教职员工基本由杭州师范学校的教职员工充任。1959年,由杭州师范学校一个学校发展而成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和杭州师范学校分开独立设置。1960年10月,浙江省委贯彻实施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将高等学校性质的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 (今浙江师范大学)。而中等学校性质的杭州师范学校后来发展成杭州师范大学。

(二)2000年由杭州师范学校幼稚师范科发展而成的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浙江师范大学。民国时的杭州师范学校主要由三年制普通师范科、三年制幼稚师范科构成。1953年9月,杭州市人民政府把杭州师范学校幼稚师范科划出,单独建立浙江省杭州幼儿师范学校。2000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 《关于浙江幼儿师范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联合办学的通知》(省教委浙教师〔2000〕123号)。《通知》规定,浙江幼儿师范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实行联合办学,成立了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2001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计委下发 《关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并入浙江师范大学的通知》(浙教师〔2001〕258号),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正式并入浙江师范大学。

(三)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是在杭州师范学校校园内孕育诞生的。1956年4月16日,教育部下达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创办杭州师范专科学校的文件,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积极建校。5月底,杭州师范专科学校筹备组正式成立,杭州市教育局局长黄少希兼任筹备组组长,由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党委副书记、原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中学教师进修部主任王绍艮负责具体筹备工作。

杭州师范专科学校在杭州师范学校校园内(西湖柳浪闻莺南山路98号)诞生,10月3日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学生招自华东地区。师资方面,从浙江教师进修学校(原浙江师范学院中学教师进修部)和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等处抽调。1956年暑假,杭州师范学校迁往文二街新校舍。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下放浙江省办学,学校从西湖孤山罗苑迁入南山路98号杭州师范学校原校园。

1957年2月,浙江省委又决定把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搬迁到位于全浙师范学堂原址附近的体育馆路浙江师范学院 (杭州大学前身)分部的校舍,即今浙江日报社和浙江大学御跸教工宿舍。

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杭州师范专科学校是在杭州师范学校校园内孕育诞生的,深受“一师”人文精神的浸润濡染。

(四)1978年教育部批准浙江师范学院(今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分校为杭州师范学院(今杭州师范大学)。1977年,杭州市委决定在杭州师范学校基础上创办高等师范院校,成立了杭州师范学院筹建小组。1978年3月,国家教育部召开电话会议,指示各地要 “充分发挥现有高等学校的潜力,积极扩大招生人数,加快建设新的高等学校”。为此,浙江省教育局决定,浙江各市(地)的筹建中的师院、师专在国务院正式批准前,均作为浙江师范学院的分校,如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 (杭州师范大学前身)、浙江师范学院宁波分校(宁波师范学院前身,已并入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学院绍兴分校(绍兴文理学院前身)、浙江师范学院湖州分校(湖州师范学院前身)、浙江师范学院舟山分校 (浙江海洋大学前身之一)、浙江师范学院台州分校(台州学院前身)、浙江师范学院丽水分校(丽水学院前身)、浙江师范学院金华分校(1982年并入浙江师范大学前身浙江师范学院)等。1978年3月,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招收了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的新生318名,学制3年。1978年4月4日,杭州市委决定建立中共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领导小组。1978年7月12日,杭州市委建立中共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委员会。10月,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增设政史、外语、生物、体育四个专业,其中体育为两年制,其他均为三年制。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在杭州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成立杭州师范学院。

在1978年3月到12月之间,筹建中的杭州师范学院的各项工作均是以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的名义进行,从法理上说,筹建中的杭州师范学院是浙江师范学院(今浙江师范大学)在杭州的一个分校。2008年,于1978年12月正式创办的杭州师范大学将其校史源头定在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那么,浙江师范大学更有理由将校史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全浙师范学堂(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