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汪汪跑来让我帮她辅导他们区里的工程与技术教育的经验总结,虽然很忙也答应下来了,所以今天晚上开展了一次线上的辅导。
本次辅导主要从经验总结文本的撰写规范,以及根据学校原有内容进行类别的选择,以及不同类别文本撰写中的区别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总结好学校工程与技术教育的经验,从文本内容上我觉得要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学校对工程与技术教育的理解。这个可以从培养大国工匠的时代需求出发,特别是高校的新工科建设如火如荼,那么基础教育如何回应这种时代需求,如何为高等教育奠定基础的角度讲讲工程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从学校教育的主流是文化教育,工程技术教育偏于实践,重视身体参与的视角,讲讲它对学校教育丰富性的补充,身体参与可以从具身认知的视角讲讲对教育的重要性,而面向实践问题解决的做法则提供了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场景,而这些都是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更加完善现在的学校教育的角度来论述的。
二是要从学校实际的角度讲讲为什么要开展工程与技术教育。采三因为有原来的第三教育空间,因为青少年宫与一些景点开展的往往是偏于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所以要开展工程与技术教育。茅以升与蒋筑英两个学校因为用科学家命名,所以会强调学校的科技特色。
三要描绘一下各自如何做的。这里就要区分不同类别的写法。譬如做整体设计与实施类的就要考虑工程技术教育如何撑起了学校的特色,如茅以升学校通过桥课程、一馆三园与项目化学习,从课程体系、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实现了整个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如果是做课程的,那就要从课程理念、课程体系与具体的课程规划来呈现。而做项目类别的,就要考虑精品项目的可展示型以及系列项目的逻辑贯通性。
最后,作为经验分享,也要展示一下教育成效,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整个做法。
从第一次提交的材料来看,大家对整体设计与实施的类别存在误解,都不敢报,更多的报了课程类。同时作为经验总结,大家往往把以往的文本凑一凑,很少去思考怎么写,所以整体的效果不好。相约周日再帮他们看看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