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人才培养的一个大的方向就是通过升学来体现的,考研工作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本科教学内容。教务处李慧军副处长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开学不久的今天就来调研这个工作,交流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想法,特记录在这里。
根据今天的交流,要做好学生的考研工作,需要思考下面三对关系:
1.学术人与职业人的目标相结合。在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考研既有通往学术人才的成分,也有通往职业人才的成分,这两种人才基本上对应着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本身我们人才培养也有培养学生为高端学术人才的目标,也有培养学生为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目标,对教育学来说,学生以后可能成为教育学的学者,也可能成为地方上的名优特师。在当前的背景下,不管想成为哪种人才都需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从而为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奠定更好的平台。
2.学风与家风相结合。从办学学院来说,提升学生考研率本身是一个学风建设的过程,鼓励学生追求更高的学历目标。同时,在当前实际工作环境来看,家长的倾向性也非常重要。当前社会上实用主义的风气比较盛行,特别在浙江,某些地方父辈辛苦创业已经积累了第一桶金的时候,非常希望下一代过上平凡而富足的一生,因而并不希望子女有更高远的人生目标,而是希望他们安稳地过一生。所以,这个时候从家庭教育、社会风气的影响上,高校看看自己能够做什么。通过家长会、学院的一些宣传平台,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引领家长们的价值观。
3.短期工作与长期工作相结合。当前在考研工作的组织来看,一些考研专家的培训会能够激励学生走考研之路,但是往往在现场热血沸腾,但是出来后又另一回事,或者说没有更好的跟进,导致长期效果不彰。倒是班主任如果学术倾向比较浓,对班上学生考研的意向具有比较明显的激励作用。历年来看,学术水平与学术意向比较浓的老师所带的班级,往往考研率比较高。所以可以考虑短期的考研培训与长期的班主任相结合,还有学院的宣传平台中学术性材料的增加,特别是学生的学术成果的宣传需要加强。
在我们学院考研率不高一直都认为是因为工作好找学生不愿意考,或者考研动机比较弱,但是更多的是我们学院学术风气不盛,就业取向的专业建设方向也是有关系的,接下去看看怎么平衡升学与就业两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