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参加初阳学院的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早上参加非洲研究院关于区域国别的本科实验班方案讨论。两个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类似于荣誉学院的做法,初阳本身就是学校的荣誉学院,非院以区域国别本科人才培养为宗旨实际上也是指向了专业领域的高级人才培养之意。这让我想起来当前我国人才培养中拔尖人才培养的重任,今天暂时把一些想法记在这里。
荣誉学院的做法是通过严格的遴选方案选出优秀的学生,给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与训练机会,使其成为更优秀的人。我校初阳在人才培养方面感觉目标不是很明确,到底是培养卓越教师还是卓越的专业人才,学校与学生个人都摇摆不定。如果是培养卓越教师,那么在师范生培养方面没有更高级的举措,如果培养卓越专业人才,但是因为带有师范属性,所以有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负担,使其在专业卓越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所以培养目标是我校初阳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其次,这两次开会讨论的都是培养方案(初阳是考虑专业的增设),更多考虑的是给荣誉学生什么知识。但是很明显目前本科生其实属于打基础的阶段,荣誉学院的学生更多的是期望他们升学,所以学什么知识其实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与学术视野,当然学生到了本科阶段,这两者其实已经有分化了,但是大学还是考虑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来训练一些特殊的思维能力。区域国别学培养面向非洲的人才,因为非洲区域的复杂性,本科阶段不可能培养适合所有地区的人才,因而首先考虑知识传授上强调通识性,学生思维上则考虑其文化适应性。
高校教学方面现在都在考虑通过荣誉学院性质的办学来培养拔尖人才培养,是否也可以考虑寻找一些特定途径,考虑通过逆袭的途径来培养拔尖人才,那么选人的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