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孙院长给我派了个活,让我出席杭州某学校建校90周年的纪念活动,并发表点讲话。估计孙院长也是受朋友所托,刚好自己脱不开身,我想到第二天到北京就是从杭州出发的,决定去凑这个热闹。
说实在我很少发表公众演讲,对这一类活动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既然决定要参加,就想做一点准备,对方给我提供了一个学校简介,可惜的是只有学校的办学宗旨——幸福教育很明确,其他的都很模糊。
我想起以前读技术哲学的时候,敖德佳的一段文章,让我想起了技术跟幸福很有关系,但是实在很难跟第二天的活动联系起来,心慌意乱之际玩了几局游戏就早早睡了。
由于高铁班次的原因,我提前半小时到了学校,期间有小朋友带着我走了一圈学校,向我介绍了他们的幸福教育,让我对他们以幸福为主题的教育有所了解。
幸好活动开始后一开始是校长的演讲,然后有两个专门研究幸福的人做了演讲,所以在这段时间我真正构思了我的演讲。
我的演讲主要三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就是前面研究幸福的专家对什么是幸福讲了很多,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与其讲幸福是什么,不如讲讲我们如何思考幸福的问题。因为在这所学校有太多具体的幸福,老师们为了学生的幸福也设计了很多的活动,所以具体的幸福是什么当天活动中已经讲得很多了,由于当天演讲的对象主要是学校的老师与家长,跟老师讲讲如何追寻教育可能更重要。我们有个一般的感受,小孩子是很容易感到幸福的,但是随着人的长大,越来越不容易幸福,给小孩一个幸福的父母、幸福的老师,小孩就能幸福。所以带领老师、带领家长寻找幸福是很重要的。我学习敖德佳的现象学方法,从天变冷了要穿衣服,肚子饿了要吃食物开始,比较人与动物在这些情况下的反应。动物的本能反应人也会有,但是人为了其他目的会有不同的表现,譬如虽然很冷(当天的女主持人特别明显),但是为了看起来漂亮,人不一定会穿得很多。人有时候为了争取权利,会出现绝食的现象。总之,人在为了一些更高级追求的时候,宁愿放弃人的一些低级的需求。所谓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以动物层面的追求实际上是生成,而人之为人追求的是生活。生存是生活的基础,但是人如果生活得不幸福,他有能力不让自己生存下去。由此观之,幸福不幸福是人特有的一种感受,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追求。而人有一种能力,为了追求幸福,会主动去降低自己动物性的需求,譬如为了减肥,有很多人会去挨饿。所以,追寻幸福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延迟满足自己的动物性需求。
第二个我讲了追寻幸福对教育的意义。我们现在学校教育有点沦为成绩的工厂,成绩成了学校的第一甚至是唯一的目的,所以学生很难感到幸福。但是从教育目的来看,幸福才是教育的第一目的。从刚才动物的生存与人的生活这个区别来看,追求成绩的学校最多是在生存的层次,他能满足人的需求层次是很低的,只有把幸福当作教育目的,这样的教育才能算得上生活。所以追寻幸福是教育的应有之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让学生成人的教育。在教育中追寻幸福的第二个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力与欲求能力。韩国、日本都已经进入了低欲望社会,当然这个跟整个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有关系。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北大还是清华的心理辅导老师发出了当前学生空心化的警告,北大清华的学生在一般人眼里看来都是天之骄子,他们读书的时候是学霸,成绩优秀,工作了一般也能够找到好的工作,但是恰恰这样的学生现在很多都出现了自杀、自杀未遂等现象,这里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的欲求能力出现问题了,当然也跟他们学生时期单向性的思维与行为有关——即一切为了成绩。这个是有问题的。所以,把幸福当作教育的主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变得特别重要。
第三,作为校庆纪念活动的讲话,我也应景的,当然也是真诚地对该校幸福教育的具体工作提出了表扬,首先能够把幸福作为教育的主题就了不起,同时不但提了还踏踏实实在做,像早上上学掏鸟窝来获得任务、幸福商店等,应该对学生的学校生活的丰富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次,他们的幸福乒乓项目,是把幸福与运动联系起来了,这个在当前也很重要,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了后,孩子越来越宅,如何让他们运动很重要。最后,他们的幸福还是一个德行的修行,让学生的幸福建构在德性之上,这个幸福是很稳的。所以这个学校的幸福是稳稳的幸福、接地气的幸福、适合儿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