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哲学中,本质与存在是一对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基本概念,一般来说本质就是关于某一事物能够说得明白的抽象表述,而存在则是以如其所是的方式展示的关于某一事物的本真,前者说得清但说不全,后者说全了但是说不清。
古代西方人对世界本原的寻根究底,使他们对本质的关心更甚于存在,所谓的逻各斯其实质就是试图用语言来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说清楚,这就决定了本质在一开始是被拥护的东西,而存在则是被遗忘的东西。直到现代,存在的问题才逐渐被重视,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关注的不再是本质而是存在,所谓的“存在先于本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孤立地看,讨论本质与存在不是很有意义,因为这两者非常接近,有些时候就当一回事了。但是探讨这两者的区别实际上对人类哲学的走向还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选择本质还是存在是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的分野;其次,本质与存在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的宏观体现。
对于前者我们就不赘述了,因为比较容易理解。对于第二点,我们如何来理解还是需要费点力气。总的来说,人类有一个基本的追求,那就是追求真理,所谓真理那就是本质与存在的一致,但是本质与存在就像开玩笑,两者也许非常接近,但是从来没有相等过,但是也正如此,使人类的动力永远不衰竭,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