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这些年研究内容的总结

最近有个表格要填,于是正好趁机梳理一下这些年来的研究。
首先确定一下自己的学术兴趣与研究方向,其次是这些年的科研简介与成果。

学术兴趣与研究方向:

1.技术哲学对教育研究的影响,特别是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对教育中技术问题的指引与诠释,包括技术伦理与技术认识。

2.设计开发与应用教学的技术支持系统

科研简介与成果:

参加工作的十多年来,在研究上主要关注过以下几个主题,并发表了相关的文章。

1.学习技术标准的应用(2000-2004)。

成果:设计并开发了相关系统,发表文章《基于学习对象技术的网络课程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5.10)《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资源库系统设计》(中国电化教育,2008.6,第二作者)

2.基于知识管理的在线学习支持系统(硕士学位论文,2002-2005)。

成果:设计并开发了相关系统,发表文章《博客文化及其教育应用》(远程教育杂志,2004.1),《审视网络教育技术——知识管理的观点》(GCCCE2004,香港),《基于知识管理的在线学习支持系统设计》(中国远程教育,2005.12),《活动理论与虚拟学习社区建设》(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4)。

3.基于群体动力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2005-2009)。

成果:设计并开发了相关系统,发表文章《基于群体动力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设计》(电化教育研究,2010.5)

4.教学的技术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9-)。

成果:发表文章《诘难与回应——教育技术学科发展几个基本问题的澄清》(电化教育研究,2011.11,人大复印资料2012.2,第二作者),《教育中信息技术用途及限度——基于伊德技术现象学的分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7,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12.11)

除了这里列出的文章,当然也曾发表过一些过程中曾经做过的事情的总结,如《教育信息化的美国之路——基于四次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考察》等,这里就不列出来了。
高兴的是虽然这十多年的时间也曾无谓地干了些活,但是至少自己一直在努力地坚持自己的研究,特别前面三个研究过程中因为都要设计开发相关的系统,实际上工作量是很大的,跟别的会写的人相比,文章数量上来说是劣势的,但是这种过程无疑也是一种锻炼。今天回过头去看,这里面的文章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成长过程,为这些成果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于我还是问心无愧的。
时间已经进入2013年了,再过一个月我也快35周岁了。比较遗憾的就是30岁时对自己提出的要做义工的愿望还仅仅是愿望,希望早点拿到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