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批判与建构

有次听叶澜教师的报告,她说到自己有篇文章引用率非常高,以致很多一线老师碰到她都说读过她的文章。那是一片批判性的文章,但是她在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建构性文章却反应平平。
人文学科里面批评的文章好写,建构的东西难以得到别人的认同。叶在当前的教育界已属于大碗级的任务,其发表的建构性观点都难以得到别人认同,那么一般的研究者要提出理论体系的建构不知就有多难了。
所以人文社科领域里面的研究的普遍性是很成问题的,不像走科学实证路线的,拿出数据,然后用一个较为公认的理论框架就能够很有说服力了。但是人文学科的东西,带有了太多的个人经验的东西,而人与人的经验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因而也很难得到别人的普遍认同。
实际上,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人文社科里面还有个诠释的版本,那就是真正的研究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得懂,记得7、8年前写过一篇博客教育应用的文章,如今已经有超过100人次的引用。当有天一个同学告诉我的时候,我只能告诉他,下里巴人,曲低和众。与此相反的,有些研究虽然很好,但是能够看得懂的太少,因而引用的人自然就少了,所谓曲高和寡。
批判与建构两条道路的不同待遇,只能告诉我们,研究必须要针对实际问题,不做无病呻吟。